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和养活庞大的人口,中国必须协调两种强大的、趋同的趋势:能源需求和资源稀缺。这种紧张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这个国家煤炭的使用和水的供应。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新分析显示,中国半数以上的拟建燃煤电厂都将建在水资源严重或极度紧张的地区。如果这些工厂建成,它们可能会进一步紧张本已稀缺的资源,威胁中国农场、其他行业和社区的水安全。

截至2012年7月,中国政府规划了363座燃煤电厂全国建设总量超过557亿千瓦(以2012年底装机容量为基准)758千瓦).这相当于燃煤发电能力增加了近75%。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近50%全球煤炭使用量。

使用WRI的引水渠水风险图集在美国,我们在中国的水资源压力地图上覆盖了这些拟建燃煤电厂的位置。我们发现,中国51%的新燃煤电厂将建在水资源严重或极度紧张的地区。

燃煤电厂将给本已紧张的地区增加更多压力

什么是水压力?

水压力是指一个地区的总取水量与可用可再生供水的比率。在高风险地区,每年有40%或更多的可用供应被收回。在极端高危地区,这一数字高达80%甚至更高。更高的比例意味着更多的用水户在争夺有限的水源。见地图上以红色和暗红色突出显示的高危和极高危地区。有关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见Aqueduct的全球地图2.0元数据文档

这一发现尤其令人不安,因为与煤炭相关的行业——采矿生产、煤制化工和发电——都是非常耗水的。煤矿依靠水来提取、洗涤和加工煤炭,而燃煤电厂需要水来产生蒸汽和冷却发电系统。如果所有拟议中的电厂都建成,到2015年,包括采矿业、化工生产和发电在内的煤炭行业每年可能抽取多达100亿立方米的水。这是超过四分之一每年可从黄河抽取的水量。

从我们的分析中得出的其他主要结论包括:

  • 60%的拟建发电能力集中在6个省。然而,这些省份只占5%中国水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

  • 在这六个省,家庭、农业和工业用户之间的水资源竞争已经非常激烈:60%的拟议发电能力位于水资源高度或极度紧张的地区。

管理中国的水-能源关系

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三个国家用水目标“三红线。”这些“线”的目标是将年用水量上限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约25%到2030年,将灌溉利用效率提高到60%,保护水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数量、效率和质量目标是解决中国煤炭发展核心问题——水能平衡问题的重要第一步,但重要的是,中国要走得更远。为了达到水上限的目标,中国需要放慢煤炭的发展速度,引进煤炭一个组合在煤炭行业实施重大的节水和节能计划。

中国如何应对其煤炭难题不仅会影响该国的供水,还会影响其农场、生态系统、其他行业和社区。它是否会在没有重大技术升级的情况下,建成拟议中的燃煤发电能力,并超过水红线目标?还是会谨慎管理水资源,并可能限制煤炭产能?在决策中优先考虑水资源管理将使中国更好地平衡竞争的经济和资源需求